【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
2025年以来,中宁县聚力开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精耕细作、真抓实干,奋力打好“六个攻坚战”,统筹“两化一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系统思维抓好工作统筹、政策落实、机制优化,为打赢打好稳增长促发展攻坚战,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牢坚实基础。
精准发力推动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稳健增长
聚焦奋力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提供强引擎。扎实开展项目“五比”活动,全流程、全要素保障2025年3批154个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大唐中宁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宁国运中宁100万千瓦光伏复合项目等自治区重点项目提速增效、成势见效,力争完成年度投资95亿元以上。紧扣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扩围“两新”政策、“两重”项目投资方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55亿元以上。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稳住家居、生活服务类传统消费,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持续摸底挖掘房地产消费潜力。不断丰富消费场景供给,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绿色消费、康养消费等新业态。策划办好“文旅+”“枸杞+”系列促消费活动,谋划布局乡村旅游服务业集聚区,以全域旅游突破发展持续激发消费增长新动能。
精耕细作推动新材料产业蓄势聚能、焕新升级
聚焦奋力打好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攻坚战,坚持以“大基地”为支撑,巩固百亿级锰基、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金属锰战略储备及锰基新材料开发生产基地、铝基新材料生产及产业链配套延伸示范基地,推动产业延链壮链、补链强链,实现新材料产值持续增长。以建设世界最大的锰系新材料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锰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为目标,谋划制定锰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打造千亿级锰系新材料产业集群示范园,持续锻造锰基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实施锰基锂电材料、芯片靶材超纯金属锰等重点项目,推动锰基产业上游提质、中游升级、下游延伸。聚力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铝合金新材料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铝基覆铜板、汽车轮毂、高端建筑铝型材料等铝基新材料项目,推动构建“电解铝(再生铝)—铝合金—铝型材—终端制造”全产业链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硅产业发展决策部署,加快谋划硅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全力帮助企业渡过市场下行困境,助力硅基产业降本增效、振兴发展。
精益求精推动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
突出中宁枸杞道地产区优势,加快建设枸杞交易集散、道地药材“大基地”。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以鸣沙枸杞种植产区为依托,打造枸杞产业生态示范园,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修复产业化、土地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化利用的新路子。着力培育一批枸杞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宁夏红”“早康”“玺赞”“杞滋堂”等品牌。深挖枸杞药用价值,实施高端锁鲜枸杞、生态红茶、乳酸菌等重点项目,推动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40%。大力开展“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有力维护“中宁枸杞”品牌信誉。进一步完善产业标准、绿色防控、质量检测和产品溯源体系,实施中宁枸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升项目,确保“中宁枸杞”授标产品实现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监管。成功举办第八届枸杞产业博览会,提升“一会一节一论坛”产业带动效应。加力落实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加快设立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基金,着力提振枸杞产业“种、产、研、加、销”各链条发展信心和市场预期。
精心谋划推动改革任务更接地气、更具特色
聚焦奋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全面推进8项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试点改革,持续深化13项“六权”改革,有力推动30项县级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坚持“四水四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7%、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87。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力争中宁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7万亩。全面深化园区机制改革,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统筹“一园三区”,遵循扩锰、增铝、深杞、培新、赋能的产业发展思路,走好“创新驱动、链式发展、数字赋能、绿色低碳、产城融合”五大路径。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深化中宁枸杞地理标志“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智能导办+视频帮办”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更多可复制、叫得响的“中宁经验”“中宁模式”。
精细施策推动城乡协同共进、融合发展
聚焦区域一体联动、人口均衡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公共资源优化、政策机制创新“五大工程”,奋力开创“两化一振兴”发展新局面。大力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动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更新一批城市“四类管线”,打造一批“完整社区”。加快大战场中心镇建设,支持石空、大战场打造县域经济副中心,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坚持以“大融合”为核心,积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和城乡融合发展规律,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确保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各项公共服务政策全覆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衔接项目58个,支持移民地区发展壮大枸杞、小番茄、小杂粮等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太阳梁乡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恩和镇村庄道路硬化等40个移民致富提升项目,推动清洁取暖、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执笔人:张嘉伟)
责任编辑:李妍